云南的蔬菜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和畜牧业、马铃薯、茶叶甘蔗、农村劳动力转移四大产业成为云南的第五大支柱产业。据相关统计数据,去年,全省蔬菜出口创汇0.6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5.8%。品种主要有马铃薯、松茸、芸豆、等,主要销往缅甸、越南、日本、印度、德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蔬菜已成为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拳头产品、省重点扶持发展农村五大产业之一,在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人现结合自己从事蔬菜产业二年半的经历,对我省发展蔬菜产业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云南高原农业

一、    云南发展蔬菜产业的比较优势
1、  区位优势或说是地缘优势:云南省与邻国的边界线总长为4060公里,共有8个边境地州26个边境县(市);有国家级口岸10个、省级口岸8个,出境公路20多条。云南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三国直接接壤,15个民族与境外相同民族在国境线两侧居住。与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国、印度等国相距也不远。澜沧江从云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国,被称为“东方多瑙河”。2002年,云南省进出口总额为22.26亿美元,其中出口14.3亿美元,缅甸成为云南省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额4.07亿美元,占云南省进出口的18.3%。云南省外经贸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是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形成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亿美元贸易总量的大市场。据预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东盟国家和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和0.3个百分点。我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将增加106亿美元,增幅达55%,东盟国家对我国的出口将增加130亿美元,增幅为48%。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为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合作提供新的动力。云南省与东盟国家毗邻,随着云南省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泛亚铁路,昆曼公路及澜沧江—湄公河航道的建设开通,云南作为西部省区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大通道作用将日益显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为云南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
2、气候优势: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97°31′39″~106°11′47″,北回归线横贯云南南部。全省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怒山山脉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由北向南横亘境内,气势磅礴,形成了极其雄伟壮观山川并列、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相间的地貌形态。特殊的地形地貌不仅造就了8个纬度内呈现寒、温、热三带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更重要的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适中,排水良好,光、热、水、气的良好组合,“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云南气候的真实、生动地写照。
3、蔬菜种质资源优势:云南省境内山脉蜿蜒纵横、地形错综复杂,海拨差异显著(最低76.4m,最高6740m),小气候多样,雨量充沛,土壤类型繁多,加之农业历史悠久和多样化的耕作制度,因此,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了非常丰富的蔬菜种质资源。据相关资料,云南具有蔬菜种质资源有120种(变种、变型),归类为29科97属,云南蔬菜品种数量居全国第3位。云南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
4、劳动力优势:云南是处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多民族农业大省,全省有人口万人,农业从业人员就有万人,人均只占有耕地亩,劳动力闲置率相当高,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成本相当低。
5、自然环境优势:气候多样、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光照充足等因素形成云南发展蔬菜产业的良好物质条件,具有无可比拟的自然环境优势。
二、    云南省发展蔬菜产业的限制因素
1、  蔬菜销售网络不健全、流通不畅,蔬菜加工极为不发达,蔬菜销售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有限、吞吐能力受限。云南省总的来说,蔬菜的销售加工,特别是加工,极为不发达,基本是经过简单保鲜处理后就上市销售,大部分就是从地里采收后就运到市场上销售,即使是经过简单加工的蔬菜也占很少比例,更不要说深加工和精细加工了,蔬菜的产业链非常短,增值很有限。蔬菜销售加工业的不发达,成为制约我省蔬菜产业发展的最大瓶劲。
2、  市场相关中介组织不发达,农户产销困难。由于蔬菜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本居再加上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不利于崔生市场相关中介组织,中介组织的不发达,又造成蔬菜生产销售不畅,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  蔬菜产品品质不高,安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农户的一家一户分散生产,蔬菜产品的安全卫生十分难于控制和监管,从最近几次对昆明蔬菜农残抽检情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
4、  环境污染加重、土壤退化、地力下降、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由于这些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保护步伐跟不上,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就拿高原九大湖来说,现在很少污染的就只有芦沽湖、抚仙湖。另外由于化肥农药的无限制使用,导致土壤退化、地力下降,进而导致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
5、  农田水利设施落后,灌溉覆盖面小。全省水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利用率却不高,农田水利设施很薄弱、灌溉覆盖面积不到耕地的1/3。很多耕地只能靠天吃饭,俗称“雷响田”。
6、  蔬菜产业科技含量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蔬菜产业成本高。云南省蔬菜产业,从产前、产中、产后来看,整体科技含量都很低。另外,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当低,蔬菜生产上更甚,基本上全部靠手工劳动,劳动生产率相当低,蔬菜成本居高不下。
7、  农户经营规模小、土地分散、不利于规模化种植。全省人均占有耕地近1亩,且由于地形地貌因素,土地较为分散,不利于社会大生产和规模化种植。
8、  农户经济实力不强,投入受限。由于历史的原因,云南一度是中国全部省区中社会经济相当落后的几个省份之一,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才1600余元。由于经济不发展,农户经济实力较弱,对于蔬菜产业的高投入(较传统的粮食种植业)来说,心有余而力不足。
9、  农户普遍文化素质偏低,获取信息作出科学经营决策能力受限。云南由于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教育事业比起东部、中部地区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差距,连九年制义务教育都还未完全普及,农户文化素质偏低,占劳动力绝大部分比重的人只具有小学文化,再加上地形、地貌的因素,交通通讯相对落后,农户获取生产信息的方式单一而有限,受文化素质低的原因,获取信息后也很难做出科学决策。
10、 现行政策对从事农产品销售、加工等相关企业没多少吸引力。国家现行的税收政策只对自产自销农产品销售者优惠,而对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企业却无优惠。这对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企业相当不利,农产品销售加工业从本质来说具有很大的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如果国家在从事相关加工销售上没有一定的政策优惠和扶持措施的话,很难吸引资本投入这个产业。
三、      云南发展蔬菜产业的对策措施
1、  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大力鼓励发展蔬菜销售、加工型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基本上是一个买方经济,也就是说,买方在生产上起来主导作用,生产者生产什么,不能只凭一已好恶,而要充分考虑买方的需要,即要以销来定产。所以,必须首先解决销售的问题,生产的问题才能解决。因此,必须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大力鼓励发展蔬菜销售加工企业,以加工销售业的发展来带动生产的发展。不考虑销售而盲目的生产只会导致极大的损失,嵩明的番茄烂价、百合花当菜卖就是极好的例证。
2、  做好蔬菜产业布局和区划,从宏观上指导蔬菜产业发展。没有一个宏观上的布局和规划,蔬菜产业的发展就只会“百花齐放可观,而百花齐谢堪悲”的境界。宏观上的布局和规划可使蔬菜生产有序、规模化,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结构,也有利于蔬菜专业批发市场的形成和蔬菜加工和市场中介组织的诞生。
3、  培育市场中介组织,搞好社会化服务工作。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市场中介组织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支撑,这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市场中介组织是市场发展程度的指示剂,反映一个地方市场化程度。
4、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体系建设和公共服务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过程中,政府要与之相适应逐步转变职能,市场经济从本质上来说是法制经济,政府要从经济的直接管理者转变为经济规则的制定者、监督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就蔬菜产业来说,主要是建立蔬菜质量标准体系(包括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等)、市场准入制度、监督实施制度等。
5、  鼓励蔬菜专业协会(合作社)、股份制等经营方式,进行经营方式体制创新,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竞争力。当前蔬菜生产中最突出矛盾就是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云南的蔬菜产业就无法发展壮大,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已经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省可以从中借鉴,蔬菜专业协会(合作社)、股份制都是可以尝试的办法。
6、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蔬菜生产条件。虽然政府这些年来,一直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但按农村人口平均来说,对农业的投入并不多,现在农村、农业发展已经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瓶劲,各级政府还应该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特别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耕地灌溉覆盖面,改善蔬菜生产条件。
7、  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大力鼓励土地合理流动、适当集中,实现“土地适度规模效益型农业”发展模式。1978年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度大大解放生产力,极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已逐步成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制定相关土地制度,鼓励土地流动,将土地当作一种资源来进行配置,优化土地利用效率,使土地能适度集中,实现“土地适度规模效益型农业”。
8、    加大对蔬菜产业相关技术的科研力度,提高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蔬菜产业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云南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技术的科技支撑体系。蔬菜产业化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应包括开发研究体系、推广服务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具体说就是良种繁育、生产资料、生产技术、采后处理、贮藏、加工、包装技术、以及仓储、运输等相关技术的科研,目的是提高蔬菜产业科技含量、提高蔬菜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9、  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逐步发展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大力向国际市场进军。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的安全和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蔬菜是基本的要求,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也应列入议事日程,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蔬菜企业向国际市场进军,参与国际竞争。
10、    加强对农村信贷的支持力度,加大小额信贷的覆盖面。由于我省经济的整体落后,农户经济实力有限,对于资金密集性(相对传统粮食种植业)蔬菜产业来说,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村信贷的支持力度,可以弥补农户资金不足。
11、    大力发展农业教育,加强对农户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现代科技知识及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生产者的素质决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没有高素质的生产者,难于想象会出现高质量、高效益农业。
12、      发展农业保险,提高蔬菜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蔬菜产业也一样,受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农业保险是一条减少以上风险行这有效的方法,这是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































点赞(4)
返回
顶部